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长尾雉的养殖技术【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长尾雉的养殖技术

(一)幼雏

长尾雉属早成雏鸟类,初生雏雉1小时后待身上的羽毛全干即可站立行走。7天以前,可用育雏箱进行育雏,育雏箱规格长、宽、高各为110厘米、60厘米、50厘米,7天以后转入育雏室。育雏期间温度为:1-5日龄36-38'C,6-10日龄33-35"C,11-12日龄27-31'C,30日龄以上20-25'Co

初生幼雏用炒熟的黄豆粉、包谷粉加入煮熟鸡蛋黄和切碎的少量青茶混合饲喂,3-4日龄以后加入市售面粉,10日龄以后加入补充饲料如骨粉、微量元素、多种微生素及食盐等,同时适当添加肉末、昆虫、蛆躬}等动物性饲料。30天以内的幼雏以动物性饲料和青饲料为主,并加微生素、矿物质等。青饲料包括各种青菜瓜类、

嫩草等,30日龄以内每天喂4次。30日龄以上的幼雏,动物性饲料比例减少,青饲料充分供给,并增加一些粉料、碎粒料,日喂3次。在整个饲养过程中,要求供给清洁饮水,勤洗食槽、水槽,保持卫生。

(二)中雏

60日龄以后的白冠长尾雄即为中雏,中雏阶段不需要保温措施。其饲喂原则基本同幼雏后期,其饲料种类也基本相同,主要为熟鸡蛋、碎肉、面粉虫、粉料、青饲料、粒料、骨粉、微量元素、维生素

及食盐等,日喂3次。管理上主要是保持环境安静,饲养员进入育雏室时动作应轻或预先给予信号,使雏雉不感惊慌。同时要求保持室内干燥、卫生、通风透光等。

(三)成年禽

雌雄均具有繁殖力时,及时进入种禽的饲养阶段。如果青年禽时为大笼饲养,此时应改变为小笼饲养,每笼开始可放1雄1雌或

1雄2-3雌进行配对。每年3-6月份为繁殖季节,应在鸟笼内设置人工巢窝,便于产卵。白冠长尾雉每窝产卵6-10个。产卵后应及时捡取,以免踩碎、啄食。种禽饲料应增加昆虫、蝗虫、蛆蝴、骨粉等的饲喂量,同时供给足够青饲料和饮水,每天喂2-3次,因雉胆小怕惊,人工饲养时应注意环境的安静,否则将影响交配与产卵。日常管理应以卫生、勤洗用具、勤观察为主。

〔四)场地设施

长尾雉饲养场地要求地势稍高,环境安全,禽舍面积较大。

饲养长尾雉有大笼饲养和小笼饲养两种。大笼饲养300平方米面积,可养长尾雉30只左右,笼顶及周围用铁丝围成,网眼大小以麻雀不能钻入为限。网内地面以沙地为最好。网内可种植一些树木,有条件者设置假山为好。大笼内需设夜间栖息的小笼,小笼规格长宽高以3X2X2米为宜。

在繁殖季节一般采用小笼饲养,其中运动场规格以长宽高为

4X3X4米为宜。笼舍运动场内宜种一些灌木,舍外宜种一些较高的阔叶乔木,以利遮荫。舍内铺地以厚土和沙为好,每繁殖季节笼内放巢窝,内铺垫草,以利产卵。

长尾雉的饲养用具包括食槽、水槽、育雏箱、刷子等。其食槽一般可用木板、竹子、塑料、铁等材料制成。结构为长形,横断面“V09字形,要求平整光滑,既不浪费饲料,又方便采食、刷洗与消毒。尺寸和大小应根据雉的大小而定,一般应准备大、中、小三套,供幼雉、中雉、成雉分别使用。饮水器的制作材料和食槽类似。上面最好罩上铁丝罩,使雉只能饮水,而不致于弄湿羽毛,同时防止水被污染。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