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贫血的防控措施【库百科农业网】
鸡传染性贫血的防控措施
鸡传染性贫血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是近几年来发生频率逐年增加的一种以损害造血、淋巴器官的免疫抑制性疾病。
一、发病原因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是2~4周龄鸡群发生传染性贫血的主要病因。鸡传染性贫血一般为垂直感染与水平传播感染,研究表明垂直感染的雏鸡一般表现为急性临床症状,水平传播感染的雏鸡表现为亚临床症状。感染该病的主要原因是三酸(泛酸、叶酸、烟酸)缺乏,始发于育成后期,常见于蛋禽、种禽以及超过90天日龄的肉禽(养殖网:www.ncZfj.com/)。
二、临床症状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后唯一的特征性症状是贫血,感染后14~16天后达到高峰。病鸡精神沉郁,皮肤略显苍白,感染后生长受阻,血细胞比溶介于6%~27%之间,表现出典型的贫血特征。鸡群感染该病后10~20天增重下降,死亡率逐渐上升,一般为5%~15%,通常不超过30%。如果该病和法氏囊、马立克、脑脊髓炎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混合感染,则会加重症状,死亡率会上升到60%~80%。
三、预防和控制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对大多数药物都有相当的抵抗力。研究表明,用5%的酚处理2小时仍未杀死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用50%乙醚处理18小时和用氯仿处理15分钟,用0.1%氢氧化钠溶液37 ℃处理2小时或15 ℃处理24小时,也不能完全灭活。用反向肥皂、两性肥皂或邻二氯苯为成分的商业用消毒剂对此病毒也无效,用碘或次氯酸盐处理该病毒有效,但需37 ℃处理2小时以上。
1.预防措施。在引种时要从没有该病的种鸡场引种,有条件的种鸡场应进行免疫抗体监测。发病鸡群可使用抗生素防止并发或继发感染,饲料中增加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含量以减缓病情,降低死亡率,这对缩短病程及病鸡耐过康复有积极作用。
2.管理措施。该病当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必须以防为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并重视日常卫生管理。
3.免疫接种。通过使用疫苗免疫种鸡(一般于13~15周龄接种,不能晚于开始收集种蛋前3~4周),可有效预防病毒的垂直传播。
4.药物保健。现在市场上有不少免疫增强类产品,养殖户可自行选择保健药物。
冯大军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信息站131300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