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混合型鸡痘的诊治方法【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混合型鸡痘的诊治方法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可分为皮肤型、眼型、黏膜型(白喉型)和混合型。皮肤型表现为头部皮肤发生典型痘疹,很容易确诊;眼型表现为结膜发炎,眼部流泪肿胀,甚至失明,发病初期容易误诊为传染性鼻炎;黏膜型病变位于口腔和咽喉气管,一些临床症状与传染性喉气管炎类似,也常因误诊耽误防治;混合型则兼有皮肤型、眼型、黏膜型中的至少两者。下面以某一养殖场为例,谈谈混合型鸡痘的诊治体会。

一、发病情况

2013年7月3日,汾阳市杏花镇上庙村张某饲养的3000只46日龄海兰褐蛋雏鸡(刚上笼)出现一侧或两侧眼流泪,伴有张口呼吸等呼吸道症状,张某陆续用红霉素、泰乐菌素、磺胺类药物治疗14天,不仅未能控制病情,反而发病鸡只越来越多,并出现零星死亡,7月19日找到笔者求诊。

二、临床症状

患鸡精神委靡,食欲减退,被毛逆立,偶见白绿粪便;全身皮肤略皱缩,有脱水症状;部分鸡只一侧(极少数两侧)眼睑肿胀,眼结膜充血潮红,眼角流出带细小泡沫的眼泪(见图1);鸡喙、鼻孔周围、脚趾等无毛部位可见深褐色或灰色结痂,质地坚挺硬实。

三、病理变化

患鸡咽喉和气管黏膜表面一般都有隆起的不透明结节(见图2),重症鸡只可见黄色、奶酪样坏死伪白喉或白喉样膜,若撕去这层膜,可见出血性糜烂。

四、实验室诊断

1. 镜检。采取脓疱病变的基底部制成切片,可检查到胞浆内有包涵体和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2. 病毒分离。取眼部和喉部病变组织制成1∶100的混悬液,每毫升加入青霉素、链霉素各1000单位,在室温下处理2小时,然后2000转/分钟离心5分钟,取上清液接种10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每胚0.2毫升,共接种8个鸡胚,经37℃孵化6天,可见绒毛膜增厚,并出现增生性灰白色痘斑。

五、防治

1. 将发病鸡与假定健康鸡严格隔离,对失去治疗价值的重症患鸡做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对假定健康鸡两倍量翼下刺种鸡痘疫苗。

2. 改善鸡舍饲养环境,加强通风,防止潮湿;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以利于组织和黏膜的再生,促进食欲,提高机体抵抗力。

3. 病情较轻的鸡只对症治疗,以减轻症状和防止并发症。皮肤型鸡痘一般不治疗,如果发病数量较少或有必要时,可用清洁的镊子小心剥离痘痂,伤口涂碘酊或1%~2%甲紫溶液(www.613935.com/)。如有流泪、眼睑肿胀症状,且眼球尚未损坏,可将眼部蓄积的豆腐渣样或干酪样物挤出,然后用2%硼酸溶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再滴入5%蛋白银溶液。发生黏膜型鸡痘时,可将咽喉部黏膜上的假膜用镊子剥掉,先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再用碘甘油涂擦,以减少窒息引起的死亡。剥离下的痘痂、干酪样物质或假膜应集中烧毁,严禁乱丢,以防散毒。

采用以上治疗,刺种疫苗后第五天,鸡群症状明显减轻,死亡不再出现;第七天,鸡群采食量上升。

六、体会

1. 鸡群一旦感染混合型鸡痘,病程较长,易导致患病鸡只免疫力下降,继发其他疾病,造成死亡率、淘汰率增加。此外,患病鸡只生长发育迟缓,产蛋量急剧下降,即使采取补救性治疗措施,也难以挽回重大损失。因此,鸡痘的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15~20日龄首免,30天后二免,必要时产蛋前再免疫1次。养殖户应勤于观察鸡群,及时发现患病鸡只,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2. 6月以来,我地一直降雨,气候潮湿,给鸡痘的发生流行创造了条件,而同时养殖户在鸡痘疫苗的接种途径选择和操作方法上存在误区,遂导致鸡痘流行。正确接种鸡痘疫苗的方法如下:按照标签标明的羽份,每千羽用10毫升生理盐水稀释,用鸡痘刺种针蘸取稀释的疫苗在翅膀内侧无血管处刺种。每次接种前刺种针应充分蘸取疫苗液,针槽朝上,轻轻展开鸡翅,将针由翼膜内侧向外侧刺出,注意刺种针不能接触羽毛。免疫后7~10天,检查接种部位是否结痂,有结痂表明免疫成功,若没有结痂则须补刺。

3. 当鸡群发生鸡痘时,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鸡群常混合感染多种疾病,养殖户一定要在专业兽医的指导下分清主要疾病,并合理治疗,避免顾此失彼而延误病情。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