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山区养鸡技术【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山区养鸡技术

山区养鸡技术【库百科农业网】

近年来,贵州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家禽规模化的养殖。而地处贵州南部有许多适宜家禽养殖的山区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加之历来有饲养挑花鸡的习惯,因而春季是繁殖与引进鸡苗的集中时期,同时也是因气候多变造成养鸡遇到问题较多的时期。贵州春季气候变化,空气湿度高,也是许多病毒和细菌滋生、传播期,这对家禽饲养、管理带来了许多的影响,特别是养鸡业。在养鸡业的生产实践中,我们对于贵州南部山区重点注意以下关键技术。

1 鸡养殖场的选止与建设

1.1 场地选择

用于放养土鸡的场地必须远离住宅区、工矿区和主干道路,应有硬化路面与主要公路连接 ,要求养殖场环境僻静安宁、空气洁净,水源清洁。

1.2 鸡舍修建

鸡舍建在地势较高、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易防兽害和疫病的山坡。用竹、木搭成人字型扛架,两边滴水檐高1.5米,顶盖茅草。四周用竹片间围,做到冬暖夏凉。鸡舍的大小以养鸡数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放鸡10-15只。

1.3 围栏修建

养鸡的山林围网选择塑料网、尼龙网等,场地周边设围栏,栏高1.5m,间隔2—3m打一木桩,把塑料网固定在木桩上即可,用竺竿、树干作围婪,放牧场地应采取分区轮牧方式,提高坡地休闲利用率。

1.4 饮水器和料桶等设备

饮水器和料桶的配置是按每25—35只鸡配1只料桶和1个饮水器,所以设备的数量应根据饲养土鸡的数量而定,放养土鸡的时候设备摆在舍外。

1.5 饲料准备

选择产品质量稳定、信誉好的饲料。饲料应注意3个方面:一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二查看标签,根据鸡龄的情况选择购买小、中、大鸡饲料;三检查饲料包装是否破损。

2 放养鸡群前的准备

2.1 品种的选择

选择适宜放养的地方品种或优良的杂交品种。(www.613935.com)放养品种的肉蛋产品风味好,适应性强、抗病力高、生长快,经济效益好,饲养期在140—170天左右,出栏体重达1.5—1.8kg。

2.2 雏鸡饲养

引进鸡苗可选在气温暖和的早春,雏鸡的脱温期1—4周龄。温度要求:1周35度左右,2-3周30-34度,最低时不能低于30度,4周可以逐步降温,到30天时让小鸡适应正常温度,这时室外温度已回升,可以转室外放养。雏鸡饲养注意事项:小鸡养殖温度要稳定,温差不能大,更不能温度过高、过低、忽高忽低;既要做好防寒保暖,又要做好通风换气;精心饲养,减少损失,小鸡饲养要少吃多餐,保障饮水充足供应;加强管理,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

2.3 温差训练

室内育雏4—5周龄,开始对鸡进行脱温训练,训练方法是每天上午11点到下午3点将鸡舍窗打开(3天后,如果中午是大晴天,可打开鸡舍门小鸡在室外活动),逐渐提早到每天的天亮至天黑全日开窗,放养初期每天3-4小时,以后逐日增加放牧时间,让鸡适应外界温度放养。

2.4 严格免疫

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按照免疫程序及方法,进行鸡禽流感、、新城疫、法氏囊、马立克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痘等免疫注射。按NY5035无公害食品肉鸡饲养兽药使用准则,掌握好停药期,不得使用违禁药物。

2.5 预防应激

维生素E可以调节鸡体内物质代谢,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抗应激能力。因此,鸡放养前2-3天,在饮水中添加万分之一的维生素E,可有效缓解鸡群因环境变化的应激。

3 放养方法

3.1 放养规模与密度

放养规模一般以每群1000只左右为宜,采用全进全出制。放养密度应按宜稀不宜密的原则,一般每公顷林地放养1500-2000只。密度过大会因草虫等饲料不足而增加精料饲喂量,影响鸡肉和蛋的品质;密度过小则浪费资源,效益低。

3.2 训鸡

利用不同的特定口令,对鸡进行喂食、归队等训练,使鸡有规律地按饲养员的口令活动。

3.3 初放

在转入养殖放鸡,第一天与往常每天第一次喂料时间相同,先在鸡舍门口内投喂一点饲料,让鸡就地吃料。然后手提料桶边投料边往外走,将鸡引出鸡舍门外,要让鸡慢慢试探着向外走出,之后逐渐将鸡引出较远的地方,一般3天后鸡就能习惯自由的走出鸡舍外。

3.4 放养时期

根据山区放养地饲料资源和苗鸡日龄综合确定放养时期,一般选择3月开始放牧,这时杂草,虫、蚁等昆虫已经繁衍,鸡群可采食到充足的生物饲料。其他地区的具体放养日龄还应根据季节、气温、鸡的体质、生长发育状况灵活掌握。

3.5 划区轮牧区

一般每5亩左右林地为一个牧区,每个牧区用尼龙网隔开,这样既能防止黄鼠狼、老鼠等对鸡群的侵害和带入传染性病菌,又有利于管理和食物链的建立。待一个牧区草虫不足时,再将鸡群转到另一牧区放牧。

3.6 饮水

饮水要清洁卫生,让鸡自行采食,每50只鸡投放一个饮水器,饮水器要放在鸡常活动的明显地方,天热时放在阴凉处,天冷时放在太阳下。饮水器必须每天清洗消毒。

3.7 饲喂

喂料要定时、定点让鸡养成习惯。日喂量、次数和时间要因地、因季节、因鸡日龄确定,初期放鸡日龄小,每天早、中、晚喂三次。10周龄以上的鸡,早、晚各喂一次。

3.8 为补充放养时期饲料的不足,对放养的草鸡要适时补饲,草鸡在早晚各补饲一次,按“早半饱、晚适量”的原则确定补饲量

饲料配搭:1-30日龄用肉小鸡料,每天喂4-6次;31-60日龄喂大鸡前期全价料,同时添喂10%-40%谷、麦、糠麸类饲料,添加比例随日龄逐步增加;60日龄以上,早晚各喂1次大鸡全价料,同时添喂40%-80%谷、麦、糠麸类饲料,比例随日龄增加;100日龄后,全部喂谷、麦、糠麸类饲料。土鸡在150日龄1.5—1.8左右体重既达到上市标准又不会太肥,即可上市销售。

3.9 保障

在放养期间,要注意每天收看天气预报,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如天气突然变化时,应及时将鸡群赶回鸡舍。放养场地不准外人和畜禽进入,以防带入传染病。同时要防止蛇、兽、鸟等有害动物的危害。

4 鸡常见疾病防治

4.1 鸡百痢

出壳1-3周内的雏鸡最易发生鸡白痢。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发病鸡临床表现为怕冷,常成堆地挤在一起,羽毛松乱,两翼下重,呼吸艰苦而急促,食欲废绝,排出有恶臭的白色糊状稀粪,与肛门周围的绒毛粘结呈石灰样粪便,干后结成块状。病鸡感染后常因虚弱衰竭死亡,发病时用复方禽菌灵、强效环丙沙星等治疗,效果较好。对于鸡白痢的防治,通常在雏鸡开食之日起,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土霉素、痢特灵、青霉素等抗菌药物,常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4.2 鸡大肠杆菌病

鸡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死亡率较高,主要症状是肠道充血。发病鸡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顿、两翅下垂、腹式呼吸、减食或不食、羽毛松软、拉水。发病后用复方禽菌灵、清瘟败毒散、思诺沙星原粉等治疗,效果较好。

4.3 鸡球虫病。鸡球虫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雏鸡易发病,发病鸡临床表现为精神萎缩,羽毛松乱,食欲减退,两翅下垂。排带血液的粪便,并有零星死亡。勤换垫草,保持干燥可预防或减少鸡球虫病的发生。一旦发病,可用毒痢克、克珠利口服液等药物治疗。

4.4 软腿病

软腿病是由于鸡生长速度快代谢旺盛,饲料中缺乏钙、磷、维生素D或它们之间比例不适而代谢失调所引起的疾病。患病鸡表现不愿走动、站立困难、瘦小、腿形畸变一旦发病,可在饲料中添加骨粉、磷酸氢钙、贝壳粉等,如缺锰,可以在饲料中每公斤饲料中添加820毫克硫酸锰。同时,为了预防本病,随着土鸡的不同生长期,调整饲料中钙磷比例,并在饲料中加入微量元素添加剂。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