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维生素B族在家禽中的营养作用【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维生素B族在家禽中的营养作用

王传学,唐式校,王 义

(江苏省东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连云港222300)

摘要:维生素B族是由植物、酵母细胞及各种微生物所合成。在所有的B族维生素中除肌醇外,在组成上都含有氮元素。家禽必须从饲料中获得。利用碳水化合物供给机体能量的主要反应需要硫胺素。核黄素对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都有密切的关系。维生素B12仅仅存在于动物性饲料中,与动物体内甲基嘌呤的合成以及氨基酸的合成有关。

1 维生素B族常用名称和其他名称

维生素B族是由植物、酵母细胞及各种微生物(包括消化道细菌)所合成。在所有的B族维生素中除肌醇外,在组成上都含有氮元素,家禽必须从饲料中获得。因B族维生素不能在体内贮存,因而必须保持经常随饲料进入机体,所有B族维生素的来源基本相同,各种酵母都富含维生素B族,所以酵母可作为维生索B族缺乏症的防治剂和预防剂,在畜牧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常是多种维生素供给不足,这一点必须注意。在实践中意义较大的维生素B族有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和维生素B12等几种。

2.硫胺素

2..1 作用

硫胺素又称维生素B.,是抗神经炎维生素,在体组织内经磷酸化作用可转变为焦磷酸硫胺素,是一种催化酮酸脱羧所必须的辅酶,可使丙酮酸转变为乙醛或乙酸,这是利用碳水化合物供给机体能量的主要反应。如果硫胺素缺乏,则反应不能进行,丙酮酸就不能脱羧与氧化,从而积存在体组织和血液中,对神经系统和物质代谢起有害作用。由于碳水化合物的中间代谢产物的积累,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炎。硫胺素尚与乙酰胆碱的作用有关,通过对胆碱酯酶的抑制而减少乙酰胆碱的分解,而乙酰胆碱为神经传导所必须,此外,硫胺素参与调节机体内的水嘌呤代谢,并能增进肠胃蠕动和胃液分泌,于消化有利。

2..2缺乏症

大多数动物缺乏硫胺素的早期症状为食欲不振,消瘦、肌肉无力,以及神经系统的絮乱。

雏鸡缺乏硫胺素时,消瘦,运动困难,头震颤,严重时出现头向后仰的神经症状。母鸡缺乏后产卵量下降。虽对孵化率影响不大,但新生雏鸡会急速地发生多发性神经炎而死亡。

硫胺素易溶于水,在弱酸溶液中相对稳定,但在碱性及中性溶液里易于分解,对高温潮湿也不稳定,所以加热煮熟饲料时,对硫胺素起到一定得破坏作用。

2..3 影响维生素Bi需要量的因素

2..3.1拮抗物质

当谷物被某些霉菌所污染时,可能导致硫胺素被破坏。另外,新鲜鱼、虾、白蚬、温血动物的心脏、脾脏等含有硫胺酶,能破坏硫胺素,过多地吃到这些东西,常是鸭维生素Bi缺乏症产生的一种原因,经过加热可破坏硫胺酶,所以以上饲料不宜生喂。豆类、芥子也含抗Bi活性物质。日粮中碳水化合物多时要增加维生素B,需要量。

2..3.2药物影响

过量服用抗球虫药(氨丙林)也可引起维生素Bi缺乏症。

2..3.3气温

气温在33℃以上,10~12℃以下时需要增加维生素Bi需要量。

3核黄素

3.1 作用

核黄素又称维生素B2,是参与动物体内氧化还原反应的多种黄酶的辅酶,对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都有密切关系,眼的晶体、视网膜及角膜中含有一定量游离的核黄素,同视觉过程有关。

3.2缺乏症

雏鸡核黄素缺乏后,生长缓慢、脚瘫痪和下痢、足爪弯曲成拳状。死后尸体剖检可见肱骨和坐骨神经为正常的4~5倍粗大。由于视网膜中核黄素不足而发生结膜炎,母鸡缺乏后产蛋量下降,种蛋一般在孵化的12~14日左右胚胎大量死亡,胚胎呈现的特征性病态是皮肤有结节状绒毛(皮肤有机能障碍,绒毛无法突破其毛鞘。因而呈现卷曲,状如绳结),其他病变为躯体短小、水肿、贫血、肾脏变性、关节明显变性,颈部弯曲等,有时有上述症状的胚胎也能孵出,但多数带有先天性麻痹症状。

3.3性能

核黄素是桔黄色的针状结晶体,微溶于水,在溶液中呈黄绿色荧光状,在酸性及中性溶液中很耐热,但易受碱和光线(特别是紫外光)破坏。

生产实践中,家禽较易缺乏核黄素。青绿饲料,特别是豆科植物含核黄素多,油饼中含量也丰富,籽实类饲料、块根饲料含量少,动物性饲料,如鱼粉含量较多。

3.4 影响维生素B2营养的因素

日粮中脂肪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时需要量增加。气温低时应给予较多的核黄色。保证胚胎发育时,核黄素要增加,所以种鸡的核黄素供给量应比非种用蛋鸡高。

4 烟酸

4.1 作用

烟酸又称尼克酸、烟胱胺、维生素B5,是抗癞皮病维生素同其他维生素不同,烟酸可在家禽体组织中,在核黄素与维生素B6等参与下由色氨酸形成。烟酸是脱氢辅酶I和辅酶Ⅱ组成部分,与黄素蛋白酶共同参与细胞的呼吸和代谢作用。目前虽然对烟酸与造血的关系还不十分清楚,但已知用低蛋白日粮饲喂的家禽在缺乏烟酸的条件下不能正常造血,为保持皮肤和消化器官正常机能所必需。

4.2缺乏症

缺乏烟酸后,雏鸡跗关节肿大,类似骨粗短症,但不同的是腱很少,从髁部滑落,雏鸡口腔和食道上部有深红色的炎症,羽毛粗乱,成年家禽则引起羽毛脱落。雏火鸡、雏野鸭对烟酸的需要量比雏鸡高。

4.3 性能

烟酸为无色晶体,不易受热、酸、碱的破坏,也不易氧化,故而在食物中很稳定。

4.4 来源

烟酸广泛分布于各种饲料中,青料、花生饼、酒糟、油饼与酵母等含量丰富,谷实类饲料虽多,但呈结合状态,不易为家禽所利用。动物性饲料,如骨肉粉、鱼粉是良好的来源。

鸡的日粮中必须富含烟酸,特别是以玉米为主的日粮因缺乏色氨酸,而烟酸又呈结合状态,不易利用,因而玉米作饲料时,必须加入富含氨酸的蛋白质饲料。

5 泛酸

5.1 作用

泛酸又称维生素B3,是抗雏鸡皮肤病因子,过滤性因子,是参加三羧循环辅酶A的组成部分,与脂肪和胆固醇的合成有关。

5.2缺乏症

缺乏泛酸时雏鸡的生长发育受阻,皮炎、严重流出液体与眼睑粘合在一起,嘴角、眼睑边缘,肛门周围生痂,在严重时,种蛋孵化率下降,胚胎几乎在孵化期最后2~3d死亡,死胚无畸形及病变。

5.3性能

泛酸为淡黄色油状酸性物,易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能耐热,但在碱液中易分解。

5.4 来源

泛酸遍布于植物性饲料中,在普通日粮中,不易缺乏,苜蓿干草粉、花生饼、米糠、麸皮、酵母中含量特别丰富,谷实及其副产品也很多,故一般情况下不会有泛酸的缺乏症。但饲料经煮熟后,泛酸很易被破坏。

6胆碱

6.1 作用

胆碱又称抗脂肪肝因素,是身体组织的成分而不像其他B族维生素是代谢上的催化剂。胆碱为磷脂的成分,参与脂肪代谢,能防治肝中脂肪的积累而形成脂肪肝。胆碱是乙酰胆碱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乙酰胆碱与神经的传导有关。

胆碱和蛋氨酸的甲基在维生素B12及叶酸参与下可相互移换,饲料中供给足量的胆碱时,可降低家禽对蛋氨酸的需要量。因此当供给家禽缺乏蛋氨酸的植物性的饲料以及低蛋白高脂肪的日粮时,需注意胆碱的供给。

6.2缺乏症

雏鸡、生长鸡和雏鸭缺乏胆碱后产生骨粗短症,脂肪肝生长迟缓。成年鸡自体合成的胆碱足够产蛋需要。

6.3性能

胆碱为无色结晶,是一种含N物质一氨基醇、易溶于水,由于分子式具有-OH,故而具有显著的碱性。

6.4 来源

一切天然饲料的油脂中均含有胆碱,因代谢需要的胆碱部分地由机体内合成供应,故普通日粮中不易发生胆碱缺乏症。而对鹌鹑来说,胆碱可能是影响蛋大小的因素,并且生长阶段的鹌鹑对胆碱的需要量比雏鸡或雏火鸡更高。

7 维生素B12

7.1 作用

维生素B12又称氰钴素、动物蛋白因子,是雏鸡生长因子,是唯一含有金属元素的维生素,这种维生素不存在于植物性饲料中,只能由微生物所合成。家禽肠道中虽然能合成,但吸收量不多,不能满足需要。维生素Biz仅存在于动物性饲料中。该维生素与动物体内甲基嘌呤的合成以及氨基酸的合成有关,参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丙酸的代谢等,能提高植物性蛋白质的利用率。由于这种维生素与蛋白质合成有关,故近年来曾利用作幼龄畜禽的生长刺激剂‘2]。

7.2缺乏症

维生素B12对雏鸡孵化、生长和防止肌胃糜烂是必需的,而且其可以由母禽转移到雏鸡,孵化的种蛋含维生素Biz不足,雏鸡死亡增加,胚胎出血、水肿,还可能发现脂肪心脏,脂肪肝和脂肪肾。早期维生素B12不足的症状是雏鸡羽毛发育不良。

7.3 来源

维生素B12主要含于动物性饲料中,含量最多的是肾、肝、肠、鱼粉等,阴沟污泥,牛粪中也含有很多维生索B12,植物性饲料几乎不含维生素B12。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