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禽曲霉菌病的诊断及防控【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1-03-11|点击次数:

禽曲霉菌病的诊断及防控

王 冰1 高玉琢1 崔玉富2

(1.吉林省通榆县动物检疫站 137200,2.吉林省通榆县新华镇畜牧站 137200)

1 流行特点

引起禽曲霉菌病的曲霉主要以烟曲霉和黄曲霉为主。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易感禽类吸入曲霉孢子即可引起肺和气囊的感染,并且感染可通过血液转移到禽脑、肝、骨等部位,引起炎症及结节,也可通过眼睛感染,引起眼炎。曲霉菌孢子也可穿透蛋壳感染孵化中的胚胎,胚胎感染常引起胚的中死或出壳不久的雏鸡发病死亡。本病的特征是形成霉菌性肉芽肿,在受感染的器官引起霉菌性炎症。

2 临床症状

患霉菌性肺炎的病禽初期食欲不振,精神沉郁,两翅下垂,羽毛松乱,闭目嗜睡,接着出现呼吸困难,举颈,张口喘气,喷鼻、甩头,鼻孔和眼角出现粘性分泌物。后期雏鸡头颈频繁伸缩,呼吸极度困难,最后窒息死亡。患霉菌性皮炎的雏鸡的羽毛呈黄褐色,干枯易断,不易分开,外观污秽不洁,患部皮肤潮红。霉菌性眼炎的鸡,一侧或两侧眼睑肿胀、羞明、流泪,眼结膜潮红,结膜囊内有黄白色干酪样凝块,不易压出,如黄豆瓣大小。患真菌性脑炎的病鸡出现共济失调,向一侧转圈等神经症状。青年鸡和成年鸡感染时多为慢性经过,症状不明显,可见发育不良,羽毛松乱,消瘦、贫血,严重呼吸困难,冠髯暗红。

3 剖检变化

在病鸡肺部可见粟粒大至绿豆大小的黄白色或灰白色结节,质地较硬。同时常伴有气囊壁增厚,壁上见有相同大小的干酪样斑块。随病程发展,鸡气囊壁明显增厚,干酪样斑块增多、增大,有的融合在一起。后期病例可见在干酪样斑块上以及气囊壁上形成灰绿色霉菌斑。严重病例在其腹腔、浆膜、肝、肾等表面有灰白色结节或灰绿色斑块。病理特点是在病鸡肺部、气囊和其他组织器官中形成肉芽肿结节,也见肾、腺胃、眼、皮下等处形成肉芽肿结节。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例剖检可进行初步诊断,(www.613935.com)病鸡肺和气囊的特征性病变具有诊断意义,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检验。直接镜检,取气囊、肺组织上黄色结节内容物滴加20%氧氧化钾浸泡,压片,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树枝状的分隔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分离培养,无菌采取病料接种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中,置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长成绒毛样菌丝,未见其他细菌生长。经48小时培养长成白色菌落。72小时菌落呈纽扣状,由中心向外周逐渐变深,转变成灰白色、灰绿色。取培养物镜检可见大量球形的分生孢子。

5 鉴别诊断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雏呼吸困难,咳嗽,气管有锣音,闭目蹲卧。肾脏肿大,肾小管和输尿管内充满尿酸盐,外观呈灰白色花瓣状,有时可见输尿管内有灰白色树枝状尿石。病鸡产蛋量显著减少,蛋壳褪色、变薄、变脆,畸形蛋增多,蛋清稀薄,破蛋增多。

鸡传染性支原体。病毒在鸡胚中复制,能在绒毛尿膜囊膜上形成大小不等的灰白色豆斑。病鸡呼吸困难,伸颈,咳嗽时甩头发出高亢的叫声。病鸡喉头和气管黏膜出血,气管内有凝血块和坏死假膜。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流行特点是不分年龄、大小均发病,但2周龄以下的雏鸡少见,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死亡率达10%~15%病程长,常达3星期以上。成年鸡发病,产蛋率迅速下降,主要病变见于气管和喉部黏膜肿胀、潮红,有出血点。后期黏膜变性、坏死,覆盖有黄白色假膜。鸡鼻腔、鼻窦中及结膜上可见粘液性、脓性或纤维性渗出物,喙和口腔有粘液并带血。少数病鸡可见有坏死性肺炎、气囊炎。

6 防控措施

育雏室应保持清洁、干燥不用发霉垫料,垫料要经常翻晒和更换,特别是阴雨季节,更应翻晒防止霉菌生长。育雏室每天温差不应过大,按雏禽日龄逐步降温。合理通风换气,减少育雏室空气中的霉菌孢子。保持室内环境及用物的干燥、清洁,饲槽和饮水器具经常清洗,防止雏鸡的霉菌感染。育雏室用甲醛液薰蒸消毒和0.3%过氧乙酸消毒后,再进雏饲养。

治疗时应用制霉菌素,每百只雏鸡每天用50万单位拌料或饮水,连用3~5天。应用克霉唑每百只雏鸡用1克,混和在饲料内喂给。饮水中添加硫酸铜(1∶2 000倍稀释),连饮3~5天,也有一定效果。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