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蛋鸡夏秋季节的饲养管理【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蛋鸡夏秋季节的饲养管理

蛋鸡夏秋季节的饲养管理【库百科农业网】

陈钢(黑龙江省名山农场畜牧公司 黑龙江萝北 154242)

1 夏季

加强鸡舍隔热降温。经考察广大养殖户建的鸡舍都比较简单,跨度小,高度低,隔热降温能力差。为此可以在房顶加盖一层低价石棉瓦,石棉瓦与房顶之间距离约20~25厘米左右,有很好的隔热效果,又能防雨。在鸡舍周围墙壁上涂上石灰水,既消毒又反光降温,采取上述措施一般可降温6℃左右,如无隔热设置,可采用房顶喷水装置以降低舍温。

搞好绿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小生态环境。在不影响鸡舍通风的情况下,在鸡舍周围种植草树都能有效吸收太阳热辐射。良好的绿化能充分发挥其增湿降温,调节环境小气候的作用。

加强通风,防止高温高湿。在高温而无风的天气里,当舍内温度超过35℃时,鸡就要中暑,此时一定要加强通风降温,以利于鸡体散热,改善舍内气体质量,防止中暑,减少死亡。有条件的采用纵向通风,即沿鸡舍的纵轴进行通风,风速一般76米/分钟,降温效果可达到5~8℃。其次,要保持合适的湿度。产蛋鸡最适宜的湿度是60%~55%,采用水帘降温时,须注意若相对湿度大于72%,不利于鸡只散热。

降低饲养密度可减少鸡体自身产热量,避免鸡只互相挤时的应激,有利于鸡只散热,保持鸡舍安静,增加饲料报酬。笼养鸡按笼底面积每平方米中型蛋鸡不超过15只为好。条件好的情况下,全垫料地面5.3只/平方米,网平混合地面(40%垫料地面,60%网面或板条)6.2只/平方米,网板条上(平养8.3只/平方米,笼养20.8只/平方米)。

改变饲喂时间,减少对鸡群的骚扰,可减少其运动量,从而达到减少体热的产生。如果鸡群遇到大的刺激,就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造成体内对维生素的大量需求,从而影响其生产性能,增加死亡率。同时,保证全天供给充足新鲜的凉水。

调整饲料配方及粒型,适当补充抗热应激添加剂。夏季舍温达到30℃后,每升高1℃,采食量下降1.5%;舍温超过38℃,鸡只食欲废绝。因此,在降低舍温的同时,要投喂适口性好的颗粒料,如是自配料的养鸡户,可减少5%的能量饲料,如玉米、油脂。用部分熟豆粉代替使饲料蛋白质提高1%~2%,以保证蛋鸡在采食减少的情况下仍有足够的蛋白质用于生产需要。适当增加钙质,如碎石粒,贝壳粉,能增加消化功能和蛋壳厚度,减少破蛋。在日粮中补充维生素C,能明显缓解热应激,并使蛋鸡产蛋率提高9%;或者在饲料中添加0.10%~0.25%碳酸氢钠,调节鸡体内酸碱度,减轻鸡只对高温的应激,达到正常生产。

定时清除粪便。据报道,如果时间过长不清除粪便,鸡舍内必然产生大量氨气,清除粪便在高温季节尤为重要。当舍内氨浓度超过30×10-6毫升/升时就会影响产蛋。为了给鸡群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必须定时清除粪便,改善舍内环境,提高其生产水平。

光照管理。根据鸡的日龄,光照时数不变,开灯时间设在凌晨(www.613935.com),关灯时间设在早上,这就使日产蛋量的80%在开灯后4~5小时内产蛋;而中午高温时间鸡只可自由饮水,充分休息,减少鸡的运动;晚上不开灯,使舍温逐步下降,鸡只不活动,这样可以提高其抗高温的能力。

2 秋季

加强管理。每天早晚喂料时要观察鸡群的精神、食欲、粪便。对那些精神萎顿、食欲不振,粪便异常者须进一步隔离检查。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使鸡舍内的小气侯变化幅度不太大,减少日夜温差。对于舍外放养的肉鸡白天温度过高时,要把鸡赶至树荫下或凉棚内,晚上气温低时,赶鸡入舍。一般是根据鸡舍容量,各栋鸡舍的鸡群要依次出售,然后净场3~5天。在此期间实行整栋鸡舍及设备、用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包括鸡舍周围的环境消毒。

提高营养。入秋后冷暖空气交替,对于经过较长时间产蛋的母鸡,身体疲劳,若管理不慎,极易停产换羽,此时要增加日粮的营养水平,适当补充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和多种维生素,配置足够的料槽和水槽,保证每只鸡都有适宜的位置,吃足饮足。

补充人工光照。蛋鸡在自然光少于12小时,尤其在9月下旬后,需增加人工光照1~14小时,分早、晚二次补充,较为方便。而光照对肉鸡来说,只需提供便于采食、饮水的照明即可,每天自然光照一般为8~14小时。

控制密度,合理分群。根据日龄、饲养和通风条件等,一般地面散养的适宜密度为1~20日龄每平方米25~30只,21~40日龄每平方米15~20只。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