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果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瓜果种植

西瓜蓟马的危害、产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5-26|点击次数:
西瓜蓟马的危害、产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库百科养殖网 西瓜蓟马的危害、产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随着西瓜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蓟马的危害呈现现出日益加重的趋势,对大棚西瓜中后期的生产危害尤其严重。为了更好的应对蓟马带来的问题,本文详细总结了其危害、产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供大家参考。

西瓜蓟马的危害、产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1、危害

蓟马危害期大多数数在8月下旬-9月上旬,近年来危害期提前到6月下旬,延迟到9月中旬,尤其是7-8月份,连续喷药防治也难以控制其为害。西瓜植株被害后成长点皱缩诱发变黑、花打顶,植株失去光泽,不能再抽蔓,不发新叶,不开花结果或少有结果,甚至大面积死苗,造成严重减产。据调查,因蓟马的危害,50%左右的瓜农7月下旬至8月下旬减收70%左右。尤其熟地种嫁接苗的瓜农几乎绝收。9月份以后只有少数瓜农才有少批量瓜上市,70%左右的瓜农收摊另行谋生。

西瓜蓟马的危害、产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2、产生规律

蓟马成虫具有向上、喜嫩绿的习性,活泼、善跳、行为敏捷,畏强光,常生活在瓜头丛中、叶背。

成虫体黄色,体长0.8-1mm,雌成虫产卵于嫩叶组织内繁殖。以成虫和 1-2龄若虫取食危害,老熟的2龄若虫自动掉落在地面上,从裂缝钻入土中化蛹和羽化。在温度为25-30摄氏度,土壤含水8%-18%条件下,化蛹、羽化率最高。蓟马在贵溪市1年产生20余代,世代重叠严重。在多雨季节或空气湿度大的季节,蓟马种群密度显著下降。蓟马以成虫潜伏在土块、土缝下,枯枝落叶间过冬,少数以若虫过冬。气温回升至12摄氏度开始活动。沙壤土瓜地有利于若虫入土化蛹及成虫羽化,产生早且数量多。

西瓜大棚种植,二棚三膜覆盖,周年生产,大棚内温度长期稳定在15摄氏度以上,因受温湿度条件的综合影响,蓟马发育进度及种群密度在不同季节差异很大。1-3月份平均每月产生1.5代,若虫化蛹和羽化率25%左右。4-5月份平均每月产生2.5代,若虫化蛹和羽化率50%左右,每个瓜头可查到1-2只蓟马。6-9月份平均每月产生3代,若虫化蛹和羽化率90%左右,防治前每个瓜头可查到6-8只蓟马,产生严重的可查到15只以上。10-12月份平均每月产生2代,若虫化蛹和羽化率35%左右,在正常防治的情况下,防治前每个瓜头可查到3-4只蓟马。7-8月份因温度高,地干爽,蓟马常躲藏在荫蔽场所。蓟马世代重叠严重,因而防治困难。

西瓜蓟马的危害、产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3、综合防治技术

3.1 农业措施

一是轮作换茬,合理轮作换茬能减轻为害,可采取稻瓜轮作等形式,熟地种植清除老蔓杂草等,集中烧毁,掀掉棚膜、地膜,灌水浸泡一段时间!二是清除棚内棚外杂草,增加水肥管理,使植株成长旺盛,可减轻危害。

3.2 化学防治

4月下旬-6月中旬,结合其它病虫防治混在一起用药,此期常用药剂有3%啶虫脒乳油1000倍液、5%氟虫腈悬浮剂或20%吡虫啉悬浮剂2000倍液交替应用,每15-20天喷药1次。7-8月份以防蓟马为主,兼防其它病虫害。常用药剂有5%氟虫腈剂1000倍液+10%吡虫啉1000倍液+少量红糖,或0.3%苦参碱1000倍液+35%吡虫啉悬浮剂1000倍液+5%啶虫脒粉剂1000倍液+少量红糖,或3%啶虫脒乳油500倍液+10%吡虫啉1000倍液+少量红糖。每隔7-10天喷1次,交替应用。对蓟马防治效果在90%以上,9月份以后结合其它病虫防治。7-8月份防治时较其它月份多喷药液可提高防治效果。

标签: 瓜果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