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果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瓜果种植

山西省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现状及治理对策【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山西省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要2010年9-11月,山西水果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科技人员针对山西省苹果树腐烂病进行了专题调研,其中在苹果主产区运城市4个县(区)随机抽取了11个乡(镇)的21个苹果园,对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及防控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显示,苹果树腐烂病发生逐年加重,其原因主要是栽培管理措施跟不上以及重治疗轻预防,导致病情逐年加重。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苹果园生态系统为有机整体,综合运用土肥水管理措施,采用现代栽培技术,注重良好树势和健康树体的培育;采取简便、有效的措施降低树体带菌量和保护伤口,减少发病率;掌握关键时期喷药,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有效治疗的综合治理对策和相应的技术措施。关键词 苹果树腐烂 病发生现状 治理对策 山西苹果树腐烂病[Valsa ceratosperma(Tode et Fr.)Maire]是苹果树上一种分布广、危害重的病害,可以侵染苹果树的枝干、果实等多个部位,导致树势衰弱、产量下降,严重发病时,导致死枝、死树,甚至毁园。苹果树腐烂病1887年首先在日本北海道一带发现,后陆续传至本州东北部和朝鲜。在世界苹果产区中以东北亚包括日本北部、朝鲜、中国等为主要发病区域。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曾在日本北海道、美国新墨西哥州和原苏联哈萨克斯坦大面积暴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中国于1916年在辽宁省南部地区发现苹果树腐烂病,至20世纪90年代该病在国内曾有4次大流行,给苹果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后经多年治理,取得了较好成效,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该病在全国范围内又有所回升。2008年农业部苹果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在陕西、山东、辽宁、山西等10个省的调查显示,苹果树腐烂病是目前威胁我国苹果产业的主要病害,不少苹果园因为苹果树腐烂病导致毁园,损失相当严重。2010年9-11月,山西水果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组建后,在全省开展苹果产业发展现状普查的同时,针对苹果树腐烂病进行了专题调研,其中在苹果主产区运城市万荣、临猗、盐湖、芮城4个县(区)随机抽取了11个乡(镇)的21个苹果园,对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现状及防控技术进行了深入调查,以期探讨和分析该病发生加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防控和治理该病提供决策参考和技术支持。1 发生现状山西省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业带,经过几十年的蓬勃发展,苹果已成为山西省的第一大水果。农业部苹果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科技人员2008年调查结果显示,山西省苹果树腐烂病发病株率为19.5%,主干或中心干腐烂病病斑横径占树体周长的7.04%,平均病枝率为5.85%。山西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站统计,全省苹果树腐烂病发生面积2009年为17万hm2,2010年为20万hm2,有逐年加重趋势。此次全省范围的普查和调研结果表明,苹果树腐烂病在山西省从南到北普遍发生,发生程度中北部地区重于南部地区。在运城市苹果主产区调查的21个苹果园中,80%的苹果园均有苹果树腐烂病发生,有的苹果园受害已非常严重。可以说,苹果树腐烂病是目前山西省苹果生产中的第一大病害。2 严重发生原因分析总体看,在山西省中北部地区的许多苹果园因栽培品种落后、树龄老化、栽培技术落后、规范化生产不完善、规模效益低下、果农疏于或放弃管理等原因,导致苹果树腐烂病严重发生;在山西省南部地区,虽然苹果产业生产技术和效益相对较高,但由于果农追求过高产量、过高效益而投入不足或栽培管理措施跟不上,导致树势衰弱,加重病害发生;在防控上,重治疗轻预防也是造成苹果树腐烂病发生逐年加重的主要原因。2.1 栽培管理不当栽培管理不当包括密植、树龄老化、负载超量等。不同栽植行株距与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危害关系研究表明,栽植行株距为5 m×4 m与4 m×3 m的苹果园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危害较轻,而栽植行株距为3 m×2 m和3.15 m×2.15 m的苹果园发病较重。调查发现,运城市大多数苹果园栽植密度为80-110株/667m2,苹果园较大程度地存在着树冠内通透性差、枝条徒长等问题,利于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另有研究表明,10年生以下的苹果树发病较轻,发病株率不超过27%;11年生以上特别是15年生以上的苹果树发病株率为50%~60%,甚至更高。在实地调查的21个苹果园中,以树龄超过15年生为主,大部分苹果树为15-18年生,其中16个苹果园发生苹果树腐烂病,约占调查总数的80%。此外,随着苹果价格的回升,有些苹果园负载超量,造成树势严重衰弱,也是该病发生较重的原因之一。2.2 施肥结构不合理山西省南部地区苹果园虽然栽培管理水平相对较高,但由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后畜牧业的大幅减少,缺乏有机肥,绝大多数苹果园以施用速效性化肥为主,21个苹果园中虽有14个苹果园施用了有机肥如鸡、羊粪等,但施用量不足,苹果园有机肥供应严重缺乏。化肥施用则以氮肥较多,其他肥料缺乏;或在控氮增磷补钾的影响下连年减少氮肥的施用量,造成苹果树叶片变小、数量减少,树体衰弱。此外,施肥方式多样、复杂,缺乏科学依据。而在每667m2。施5000 kg有机肥的苹果园,虽然树龄为18-20年生,但由于树体健康,几乎无苹果树腐烂病发生。2.3冻害或对伤口保护不力苹果树腐烂病与冻害有密切关系。山西省在1959-1977年的18年中曾发生3次较为严重的冻害,每次冻害后,都造成苹果树腐烂病的严重发生。此外,生长季雹灾造成苹果树落叶、烂皮,减少了树体的营养制造和贮备,加大了树体消耗,伤口处易感病。剪锯口、环剥口、其他创伤等均可引起发病_51。调查显示,大多数果农重视病斑治疗,却忽视树体创伤口特别是剪锯口的保护,苹果树腐烂病病菌易从伤口侵入引起发病。2.4 其他病虫害防治不及时调查的21个苹果园中,因套袋后没有及时防治叶部病害,有12个苹果园苹果褐斑病发生较重,6个苹果园苹果斑点落叶病发生较重,果实采收前树上叶片所剩很少,有的苹果园甚至采前1个月叶片已落光,采摘时有新芽。这类苹果园树体越冬能力差,苹果树腐烂病发生也均较重。2.5 忽视清园管理采果后不及时清园,园内病枝、病叶、病果随处抛弃,病菌可随风雨落至树干、树杈、剪锯口等处侵染发病。调查发现,近半数苹果园只重视生产季节管理,却忽视休眠期清园。事实上,除正常刮治苹果树腐烂病病斑外,春季仔细清除树体上的病枯枝、干桩枯橛,修整愈合不良的剪锯口,与仅刮除枝干上腐烂病病疤的措施相比较,能显著地降低苹果树伤口死组织的腐烂病侵染率和发病率。2.6刮治不规范刮除苹果树腐烂病病斑时,表皮及形成层的腐烂部分容易刮除,而表皮正常(皮层有不规则水渍状小块或小点)的病斑,最容易被果农忽略而不刮除。调查发现,许多果农在刮治病斑时未切到好皮上,有的果农甚至干脆不刮除病皮,只简单地用刀将病皮划开涂药。有的果农仅在早春3、4月进行刮治,而忽视其他季节的治疗。因此病疤重新发病也是苹果树腐烂病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3 治理对策与技术措施苹果树腐烂病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以苹果园生态系统为有机整体,综合运用土肥水管理措施,采用现代栽培技术,注重良好树势和健康树体的培育;采取简便、有效的措施降低树体带菌量,保护伤口,减少发病率;掌握关键时期喷药,选择合适药剂进行有效治疗,达到保树控害的目的。3.1 加强栽培管理(1)加强土肥水的综合管理改清耕为生草,改除草为割草等,为根系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发病高峰遇干旱,应及时灌水,增加树体内含水量,以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强调“秋施肥”,在树上进行叶面喷肥,树下施入有机肥和无机肥,特别是有机肥。秋季施肥量应该占到全年施肥量的60%~70%,这样可增加树体的营养积累,提高树体的营养水平,明显降低次年春季发病的严重程度。提倡果区进行测土配方施肥。(2)推进高光效栽培技术改革调查显示,目前推广的间伐措施可明显改善苹果园营养面积和通风透光条件,应继续加大推广力度。在树形修剪方面,提倡运用现代技术进行持续改造,同时避免造成过多、过大的伤口,及时对伤口进行妥善处理和保护。(3)调节结果负载,加强病虫防治根据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研究,应按适宜的叶果比确定挂果量,丰产园叶果比为28:1,中等果园为36:1,发病严重果园为60:1。套袋后,应使用多抗霉素、戊唑醇、扑海因等杀菌剂,及时有效地防治苹果褐斑病和苹果斑点落叶病;对为害枝干的害虫如天牛、苹果绵蚜等及时喷药防治,避免造成伤口。3.2 休眠期清除病原,保护伤口采果后15~20天树上至少喷施1次化学药剂,如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2 000倍液等,保护果台、叶痕、果柄痕等自然伤口;落叶后及时清除园内杂草、落叶、烂果,冬剪时细致剪除病虫枝和枯枝,集中处理。萌芽前再进行1次彻底清园,树上喷1次化学药剂,如45%石硫合剂晶体50倍液、25%丙环唑乳油6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400倍液、2.12%腐植酸铜水剂100倍液等。春季仔细清除树体上的病枯枝、干枯桩,修整愈合不良的剪锯口。早春对因修剪等造成的伤口以及上年没有愈合的剪锯口、虫伤口及时涂药保护(5%菌毒清水剂50倍液等)。3.3 掌握关键时期合理用药以往研究认为,休眠期(即晚秋至翌春)或春季苹果树发芽前施药是苹果树腐烂病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也有研究指出夏秋季是防治该病的最好时机。调查发现,在早春和秋季发现苹果树腐烂病病斑都要及时进行药剂防治。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刮皮处理后施药。刮治时要做到“刮净、露白、立茬”。彻底清除病皮后,用5%菌毒清水剂50-100倍液、1.5%噻霉酮膏剂、草丹隆(中草药)膏剂等药剂连续涂2~3次,间隔期为7-10天。4 防治技术发展趋势采用以培养树势为中心的防控技术措施治理苹果树腐烂病是国内外发展趋势,也取得了很大成效。如在日本,采用抹泥法、桥接法等技术,配合果园疏果、生草与土壤培肥技术,提高了树体营养水平,有效地控制了苹果树腐烂病的流行。在化学防治方面,自20世纪50~6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就开展了研究和应用,主要杀菌剂有石硫合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苯菌灵、福美胂(现已禁用)、戊唑醇、丁香菌酯、腐植酸类农药等。其中石硫合剂是国内苹果园早春管理的首选药剂,主要用于减少包括苹果树腐烂病病菌在内的各种病菌的越冬菌源数量;而松焦油、腐植酸、过氧乙酸、菌毒清等则为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专用药剂。但随着人们对苹果树腐烂病病菌抗药性的增强和化学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关注,生物防治研究日趋活跃,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如一些研究人员测定植物内生菌酮类及一些真菌对腐烂病病菌的活性,分离到某些对苹果树腐烂病有明显抗性的抗生素。日本研制成功一种对苹果树腐烂病有效的主要由光合细菌、乳酸菌等10属80余种微生物组成的新型复合微生物活菌制剂EM。国内一些中草药制剂、生物制剂也在试验和应用当中。培育抗病苹果品种和诱导植物增强抗性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调查发现,7年生苹果树不同种质资源间苹果树腐烂病发病情况是不同的,病情指数从11到40不等,表明这些种质对苹果树腐烂病的抗性存在一定的差异。Abe等通过接种菌丝悬浮液,鉴定出14份抗性材料。随着试验研究的深入开展,一些安全有效的技术将会不断地被开发和应用。参考文献1 裘维蕃,农业植物病理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2 陈策,国外对于苹果树腐烂病、桃树腐烂病以及其他同类病害的研究近况.中国果树,1980(增刊):68-763 曹克强,国立耘,李保华,等.中国苹果树腐烂病发生和防治情况调查.植物保护,2009,35(2):114-1164 王斌,王兰,安德荣,等.苹果树腐烂病发生危害与相关因子调查.中国果树,2006(2):28-315 张翠梅,张秋红,程飞,等.苹果树腐烂病发病因素调查及综合防治技术,山西果树,2009(1):51-526 王金友,李美娜,陈策.苹果树腐烂病流行因素研究:果园内病原体密度与侵染发病的关系.植物病理学报,1989,19(1):1-6

标签: 瓜果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