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讲述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技术
导师讲述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技术
稻鸭共育是指将刚出壳十天左右的雏鸭放入稻田中,鸭子会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同时鸭子的运动也会刺激水稻生长,增加水中的含氧量,鸭粪便也能作为肥料,而稻田为鸭也提供了充足的水分以及食物,还有日常活动的场所,这样一种稻鸭相互促进的体系就叫做稻鸭共育。那么稻鸭共育技术的要点是什么呢?又有什么注意事项呢?今天导师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实现这种稻鸭共育的生态种养技术。
一、选育好鸭种
首先应选用适于稻间放养的吉安红毛鸭或山麻鸭,这2个品种均属中小型个体,放养稻间穿行灵活,且食量较大,耐粗饲,成本较低,露宿抗逆性强,适应性强。公鸭生长快,肉质鲜嫩;母鸭产蛋率高。其次要育好雏鸭,由于早春气温较低,应注意防寒保暖,同时要喂少量浸湿的碎米、碎玉米和细麦糠,并适量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一般在饲养室(棚)内摆放一些浅容器,内盛清水以提供雏鸭游玩锻炼,提高对水的适应能力。饲养到20~25日龄,每只体重150g左右时可放到稻田中饲养。
二、放养时机
根据水稻生长情况掌握时机:一般以秧苗返青、开始分蘖时放鸭。但要根据季节灵活掌握,夏秋季气温高时,雏鸭可小一些;早春或秋末气温低时,放牧的雏鸭要大一些。
稻子抽穗扬花后停止放鸭,以免伤害稻子。此时,如果鸭主翼羽在3cm以上就可上市出售,如不到出售年龄,可转入江河湖泊里放牧。从本地的实际情况看,除水稻生长期在稻田里可固定放鸭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草籽、春花、晚稻收割后的茬地放鸭。
三、放养密度
鸭在稻丛间的放养密度一般以180~225只/平方米为宜,最好以500只左右为一群,既有利于避免鸭群密集而踩伤前期稻苗,又能分布到圈定范围稻间各个角落去寻找食物,达到均匀控制田间害虫和杂草的目的。在放养雏鸭时最好在群里放养3~4只大其他鸭1~2周龄的幼鸭,以起到遇外敌时能预警,躲风雨返回时能领头的作用。为了增强雏鸭的抗病能力,放养前每只鸭需注射鸭瘟、鸭病毒性肝炎等疫苗。
四、肥水管理
鸭属水禽,在稻间觅食活动期间,田面水层要浅,使鸭脚能踩到表土的水层,以利于鸭脚踩泥搅浑田水,起到中耕松土,促进水稻根、蘖生长发育的作用。此外,可通过分片搁田的办法,解决水稻晒田的需要,即在一片稻田中,其中一半稻田内保持水层,把鸭赶进去,另一半排水搁田至达到要求为止。或者把鸭赶到田边的河、塘内过渡3~4天。为了不影响鸭在稻间觅食生长,最好在移栽水稻前一次性施足肥料,以施腐熟长效有机肥(枯饼750公斤/公顷)、复合肥(225千克/公顷)为主,追肥则以鸭排泄物和绿萍腐烂还田肥土代替。
五、病虫草害的防治
防治稻间害虫主要靠鸭捕食,但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虫等疾病还须辅以高效的农药防治。建议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喷药期间应注意及时收鸭离田,待安全间隔期后再放鸭。有条件的地方最好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生物农药对水稻和鸭均没有毒害,又符合A级绿色大米生产技术要求。此外,可在4公顷左右稻间设1盏捕虫灯(灯下周围5米左右不种作物更好),以诱杀蛾类害虫。由于鸭在稻间不断踩踏,杂草明显减少。
六、导师对鸭的饲养管理
为提高鸭的成活率,防止夜晚天敌的侵害,特别是人为偷盗,以及便于鸭子转场放牧时的管理,鸭子宜集中在少数一些懂养鸭技术的专业户手中饲养,每天清晨将鸭子空腹赶入大田,到傍晚又将鸭子收回鸭棚。傍晚收鸭回家,再适量增喂一些辅助饲料如碎米、米糠。刚放养10天左右的雏鸭觅食能力差,早晚要添补一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辅助性饲料,以满足鸭早期生长发育的需要。投入量要根据稻田内杂草、水生小动物的数量来定。此种管理模式,既可减少稻田需围网、立竿、修建简易鸭棚的投入,又可提高养鸭的安全性,特别是提高养鸭农户的规模效益。
七. 注意事项
1.建议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尽量不使用农药。
2.田间鸭舍建造时应考虑防止鼠类侵害。
3.稻田施药期间应及时收鸭起田,待安全间隔期后再放鸭。稻田施药安全间隔期内,鸭饮用水与稻田水应分开,防止鸭中毒和污染鸭产品。
4.发生过鸭瘟或带传染病的鸭走过的地方,以及被矿物油污染的水面、稻田不能放养鸭。
八、疫病防治
稻田养鸭是开放性饲养,容易感染疫病和传播疫病,应十分注重鸭的防疫工作。
1.鸭瘟
肉鸭7日龄时用鸡胚亿弱毒苗0.2~0.5毫升/羽肉注,7天后可产生抗体,并保护肉鸭至上市。
2.鸭病毒性肝炎
雏鸭1~3日龄时用鸡胚化弱毒苗0.5毫升/只颈皮下注射,2天后产生抗体,5天达到高水平。
3.鸭霍乱
鸭霍乱的疫苗为禽巴氏杆菌苗,如731弱毒菌苗,接种2日龄以上的鸭群,免疫期达3个半月。禽霍乱氢氧化铝胶苗,用于2月龄以上的鸭,肌注2毫升/只,间隔10天再注射1次,免疫期3个月。禽霍乱油乳剂灭活苗,用于2月龄以上的鸭,皮下注射1毫升/只,免疫期为6个月。有报道用鸭巴氏杆菌A制成的疫苗,肌注2毫升/只,可产生4—5个月的免疫力。
以上就是导师为大家带来的比较详细的稻鸭共育技术的介绍,稻鸭共育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直播水稻时的杂草危害,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水稻后期倒伏,因此此项技术目前在我国发展态势很猛,但目前技术仍然不是很成熟,比如对土壤理化性质,稻田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研究还是不够,农户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充分利用稻田生态结构,在此基础上再加生物环来扩大收入。
上一篇:南北水鸭的养殖 下一篇:导师讲述稻田怎么养泥鳅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最新文章
热门排行
- 1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22021年最包臀裙黑丝高跟美腿香艳写真图片
- 3专家分享鲍鱼 头是什么意思 鲍鱼头数怎么算?
- 4博士分享2020年鸽子的养殖前景及市场行情
- 52021年图片最流行的微信头像
- 6美女图片,性感动作分解靓图
- 7专家讲解龙虱(水蟑螂)咬人吗 龙虱被咬了有毒吗
- 8博士带你了解猪病的“三个认识”
- 9博士讲解猪场小猪拉稀,原因集锦,养猪人再也不怕拉稀了
- 10专家介绍十大名贵锦鲤 日本十大品种锦鲤排行
- 11博士讲解母猪产仔过程中难产的六种情况分析
- 12农博士介绍养猪场的废物危害和如何处理废弃物的方法
- 13博士介绍小蝎子蝎子养殖方法介绍
- 14专家讲解变废为宝 科学养猪有新招
- 15博士分享什么鱼好养 什么观赏鱼适合懒人养